要问今年五一假期什么活动最火爆,无疑是露营。
假期期间不仅各大营地预订爆满,公园草坪挤满露营的人群,“露营”在各大平台的访问热度也达到历史峰值,露营相关产品的预订量更是高出往年几倍。
随之一个名词进入了大家的视线——“露营经济”。从曾经的小众爱好,到现在的热门休闲项目,露营是虚火还是新风口?普通人又能从中嗅到什么商机?
探究“露营经济”火爆的原因,我认为主要有3个方面的因素:1、政策推动,早在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《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》中就提到要新辟旅游消费市场,露营自然是新的旅游消费市场;2、受疫情影响,普罗大众的出游情绪被压抑,需要新的释放场景;3、随着物质水平的提升,人们向往更高阶的生活方式。
如果因素1是政策驱动,因素2是偶然契机,那么因素3应该就是露营经济崛起的内核因素。
我身边有一位露营爱好者朋友阿文,他跟我说露营对他来说是一种很好的生活方式,放下手机,跟家人朋友们一起做计划,享受搭帐篷、户外野餐的时光。
不过对时下更多的年轻人来说,露营类似早几年的网红咖啡厅,更多是“晒”精致朋友圈的其中一种时髦场景。
我另一位90后朋友梓莹最近也爱上露营这个周末活动,和大家印象中的背着大背包、带上帐篷去野外露营不一样,梓莹的露营显然精致了许多。她会约上三五知己,带着月亮椅、卡式炉、便携冰箱、蛋卷桌、好看的餐具,甚至投影仪和咖啡机等到广州周边的一些露营场地约会,然后打卡、拍照、发朋友圈三部曲。“如果不想麻烦,还有一些场地有专门的组织者负责布置,所有装备、食物都不需要你操心,只要换上自己喜欢的衣服、化个靓妆,再带上美丽心情去赴这场露营之约即可。”
梓莹这种新的露营方式被称为“精致露营”(Glamping),由“Glamorous(有魅力的)”和“Camping(露营)”两个词组合而成。对于大多数中国年轻人而言,大部分人物质条件比上一代优越,工作压力和焦虑感也远甚于前人,他们渴望大自然同时也在享受追求仪式感过程带来的社交满足感。
即便这些人有了家庭,按照中国普通家庭出游往往是扶老携幼的特点,选择商家准备好的“精致露营”,也是比较安全和省力的选择。
从这一点来说,我认为露营这种生活方式将逐步走进大众的生活,既然它将成为我们未来生活中的一种常态,自然有足够的市场前景。
艾媒咨询数据显示,2014年~2021年中国露营营地市场规模从77.1亿元增至299.0亿元,预计2022年增速达18.6%,市场规模达354.6亿元,并将持续增长。天眼查的统计,我国目前有近4.7万家露营相关企业,单2021年我国新增注册露营相关企业就超过2万家,同比增长144%。
1、运营场地已经是高门槛游戏
最先被关注的商机是营地市场,一批大玩家们已经在跑马圈地, 他们大部分原先就是从事目的地旅游,受疫情冲击下。随着周边游热度上升,看到从露营切入城市周边游的商机。
但大玩家的游戏并不一定适合所有人。
有人评估过,在居民消费力相对较强的广深,按照包括住宿和玩乐项目1000元/晚粗略测算,如果营地每天至少售出3个间夜产品,100万元的前期投入,大概需要11个月才能收回成本。而更多从业者表示,营地项目的前期投入多在几百万至上亿元不等,回本周期快的有5个月,但更多要一年或多年。这些还不包括包2-3年周期后设备折旧换代所需要重新花费20-30万元的购置成本。
显然,圈地运营场地已经不是普通人家轻易能进入的游戏。
2、“露营 X“中的”X“
事实上,随着营地越来越多,竞争加剧下营地运营也开始卷起来了。一些营地正在积极探索如露营 剧本杀”“露营 咖啡”“露营 音乐”等强化运营的“露营 X”模式。
“X”既是代表一种生活主张,也是代表创业的一种可能。
人在帐篷里住不是刚需,但人和自然的互动是刚需。民宿、酒店的功能性还是在于“住”,露营则是享受搭建空间、社交活动、亲近自然的过程,两者并不存在竞争关系,更多的是一种互补关系。
在市场需求推动下,催生出了精致露营供应商、精致露营策划师等新职业。
“拉彬叔叔”作为热爱户外露营的驴友早在2013年便涉足露营领域。从2020年开始,他带着团队针对户外资源不同,拓展了玩皮划艇、滑板、攀岩、徒步、爬山,针对亲子游等研学类课程,并将此融入精致露营的体验之中。比如在岭南风情的景区内引入粤式茶楼的露营体验,在茶楼的小推车上摆上粤式茶点的蒸笼,为精致露营的客人提供特色美食体验,还有在露营时设置书架,打造读书角等,还有活动也是很重要的,比如音乐派对等年轻人喜爱的形式,都可以引入体验之中。
这种与拥有地皮的业主、酒店以及旅游景区进行地面合作分润的模式,其好处不需要自己去租场地,水电网也可以用景区、酒店的,相对而言投入的成本没有那么高。
但不可忽视的是,这种模式在执行团队的薪资和设备上的投入也不少。以大热荒野为例,其营地数量在去年已经达到14个,在行业中规模最大的,一个营地需要5到6个工作人员,加上运营、客服、售前售后、电商、投放,一年人力成本超过50万元,如果算上设备成本的投入,也大概百万左右。
但这种轻互联网模式的好处是成本投入的节奏是可控的,适合公司规模团队前期探索和积累用户。
3、租设备也是一种生意
对于露营人而言,装备无非自购或者租赁两种形式,但是要想精致到底,一些国外的小众户外品牌却价格不菲,比如日本Snow Peak出镜率很高的白色帐篷,贵的要一万多,限量版的钛杯要700,而正版的Kermit折叠椅都要1000以上,况且很多消费者的使用率也并不高,整套买下来的性价比不高。
由于无论营地运营还是露营策划供应商,前期资金门槛之高容易让很多人望而却步。也有一些拥有私域流量的网红博主从解决露营者装备问题切入,做起露营装备的场景营销租赁生意。
小红书博主吴嘉宝最近就看中这个商机,租一天只收200元,除了帐篷,还搭配了桌椅、野餐垫,以及装饰的假花和气球。她表示,平时还会组织露营相关主题的拍摄,而合作的品牌也以餐饮、零食为主,比如有些塑封食品,露营本身就是其食用场景之一。
综合而言,基于市场需求端强大的推动力,商家们进场逐鹿露营“钱景”,除了上述在尝试的商机,你还想到什么,我们不妨一起讨论一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