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众网·海报新闻记者 刘殿章 见习记者 史骁渝 通讯员 董颖颖 赵文岐 滨州报道
在阳信县商店镇西吕村假发工厂内,车间里30多名妇女用灵巧的双手编织着一根根、一缕缕如同真发一样的假发丝,经过一道道程序,各种颜色的假发就变成了一件件销往海外市场的产品。
车间主管李国华介绍,制作假发实行计件工资,因年龄和熟练程度不同,每人每月工资从1000元左右至3000元左右不等,改变了留守妇女的生活,圆了“家门口的就业梦”,她们用勤劳的双手编织着“幸福生活”。“现在这个厂里目前就是30来个人,基本在四、五十到六、七十这个年龄,她们就是附近村里的,接送孩子的员工,一个月挣个1000元左右,时间自由。”李国华说道。
现在村子里的青壮年男性大多外出务工,留在村子里的多是照看孩子的老人和妇女。针对这一现状,西吕村深入调研、多方协调,引入具有上手快、易操作、工作灵活等特点的假发钩织加工产业,并以假发厂为载体,开展假发钩织技能培训,有效带动留守妇女就业增收。“在这里干活很方便,家里的活耽误不了,一个月挣一千多块钱,俺觉得在这里很好。”西吕假发厂工人王焕英高兴地说道。
由于工作时间灵活,不受地点约束,提供原材料后,留守妇女们在照顾家庭之余,不仅能在假发厂上班挣钱,也能在家见缝插针地劳作创收。据统计,目前领回材料在家进行假发加工的妇女也有80多人,她们“足不出户”就有了“摇钱树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