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个话题一直想写,但一直都不敢写,怕被人喷是制造焦虑。今天之所以能鼓起勇气写,主要是最近看了太多成年人一瞬间崩溃的场景,心中块垒,不吐不快。
陕西省安康市,一位下楼吃饭的男子随手纪录了一个卖气球的女子,天气寒冷,她的背上背着熟睡的婴孩,她就坐在冰冷的石阶上,没有喊卖,眼睛里噙满泪水。那一刻,她像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样,期待顾客能买走她手中的气球,然后背着心爱的孩子回家。
令我们感动的是,这位无助的妈妈,在这个寒冷的夜晚,遇到了一个温暖善良的男人,他买下了所有气球,分发给周围的孩子。只为能让她早点回家。
北京地铁1号线,深夜里,一名女生背靠着地铁过道,嚎啕大哭。这时乘务员走了过去,她什么也没说,只是抱起女生,给了她一个既陌生又温暖的拥抱。有时候成年人的脆弱,只敢藏起来偷偷发泄。
杭州街头,一名外卖小哥在送外卖时违反了交通规则,被交警拦下后,可能是由于紧张突发哮喘,身体颤抖,呼吸困难。当交警拨打急救电话时,小哥的一番话却让人潸然泪下,“一会儿就好了”,“我不去医院”,“我就在这里吸”,“我求你了哥,我没有钱”。
听到这样的话,相信没有谁能铁石心肠地不被感动。但值得欣慰的是,小哥和卖气球的妈妈一样,都在最无助的时候遇到了那个暖心的人,交警一句“我有”,就瞬间让人破防了。救护车来时,他把身上仅有的500块钱全部硬塞给了外卖小哥。两个人都是为了工作,但是简短的交流,却还是呈现了最暖人心的一幕。
广东韶关,一位货车司机太累,车就停在服务区睡觉,一觉醒来油箱里刚加的5000块钱的油,被“油耗子”偷个精光。这个损失可能需要他拉几趟货才能弥补,想到这里就心痛不已,一个人,边开车边嚎啕大哭,嘴里还不停喊着,“你们不带这么欺负人的”。
类似的事情,几乎每天都在上演,看得多了,人很容易emo,但静下心来想想,这不就是最真实的生活吗?
现实中,我们的身边都是这种生活中充满鸡零狗碎琐事的普通人。一套普通的房子,需要掏空几代人的钱包才能凑够首付款,还需要额外背负二三十年的银行巨额贷款。一年到头下不了两次馆子,更不可能天南海北地旅游赏景。
你能想象得到吗,我国至今仍然有6亿人每个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左右。这个数据完全可以从全国住户收支与生活状况调查得到印证。
有人可能会说,不对啊,为什么我在网上看到的是,虽说不都是人人年薪百万,但是月薪低于1万的基本没有,而且大家都做着早九晚五的工作,穿戴各种联名款,住在三环内的小区里?为什么从专家口中听到的都是,“中国人没那么穷,谁家没个50万呢”,“没有钱,可以把多余的房子出租赚取租金,也可以把私家车开出去拉活”。就算是现在的农民,也基本上可以做到,在县城买房居住,白天开着车到乡下地里干活了?
对此,我只能说,看多了网上高品质的生活,会让我们忘了生活本来的模样。正因为分不清现实和虚拟,很多人才开始陷入容貌焦虑,开始陷入物质焦虑,开始疯狂攀比。殊不知,现实生活中,大部分人能把自己的小日子过好,已实属难能可贵。
至于有些专家的话,铁锤觉得,说不食人间烟火都是抬举他们,这些人明明就是在装傻博眼球。
看到这里,你可能以为今天的主题是煽情,恰恰相反,铁锤今天真正想聊的是,这几年其实谁的日子都不好过。
我说两组数据大家自行感受一下,2022年,中国需要就业的城镇新增劳动力达到约1600万人,为多年来最高,而高校毕业生20年翻5番,达1076万,为历年最高。
与此同时,戴了三年多的口罩,很多企业要么缩招,要么裁员,要么直接破产倒闭。这使得原本就严峻的就业形势,雪上加霜。旅游业、房地产、教培、互联网、演艺行业、影院等十多个与疫情直接相关的行业,伤亡过半。以旅游业为例,数据显示,过去3年,有约13万人被迫转行。
以互联网为例,自2021年7月以来,top10互联网大厂至少裁员72,779人,其中至少有10起裁员事件影响了公司30%以上的员工。2022年以来发生了10起裁员事件,其中80%出现在电子商务领域。
裁员于公司而言,不过是一串串冰冷的数字,背后却是成千上万个普通家庭,摇摇欲坠。
整个大环境如此,个体能做的其实很简单——如果你没有拼爹拼叔拼舅舅的条件,那你能做的只有更努力地奔跑。尤其是成年人的世界更容不下矫情。
每当这个时候,就有人会搬出00后“整顿职场”的事迹反驳。你们80后、90后可以无底线加班,面对领导的吆喝使唤,唯唯诺诺,我们00后绝对不吃这一套,反向背调、准点下班、拒绝团建、敢于仲裁、怼天怼地怼老板、一言不合就走人,这些才是我们的行事风格。
不得不承认,现实中确实存在“00后怼管理层”、“00后反手举报导致公司停业整顿”的爽文案例,但铁锤必须要说的,这些情节本事就很“爽文”,很多时候都只存在于社交媒体的热榜中罢了。
00后中有一些确实可以做到“不爽就走人”,但说来说去,他们能这样做不还是因为背后有家人在替他们负重前行吗?他们没有房贷车贷,没有孩子要养,没有老人要照顾,就算失去工作,也只不过是履历上多了一段经历。
但对于成年人来说,却无法做到如此洒脱,他们必须把“不要脸”进行到底,必须放下面子赚钱,扮演好生活的英雄的角色。
还记得前段时间火遍网络的东莞大朗水口新综合市场的“炒粉姐”吗?她本来也是美容店的老板。疫情冲击,生意不好做,无奈关店,据说还欠下巨额负债。但她没有向生活低头,而是放下面子,每天和老公在街头卖炒粉。每天穿上美艳的衣服,打扮得精致动人,这是她在向生活宣战。
以至于后来,有人说她炒作,网络上还有不少人骂她。面对网友的非议,炒粉姐也坦荡表示,别人怎么看我,我管不了,也不想过多理会,毕竟生活是自己的,无论你做得好与不好,都会成为别人茶余饭后的谈资。
还有那个身穿外卖工作服,坐在钢琴前娴熟演奏,引起全网围观的小哥。你以为弹钢琴只是他的业余爱好,殊不知,人家原来也是管理着几十个员工的教培机构老板。只是后来,在疫情的冲击下,在双减政策的影响下,不得不关店歇业,以至于到最后,为了生计不得不送起外卖。在送外卖之余,他还能有闲情逸致弹一曲钢琴,足以说明他对生活是充满热爱的,短暂的霉运,并没有将其击倒。
还记得那个被裁后跑去开网约车的私募基金总经理吗?面对熟人的询问,“怕不怕丢脸”、“觉不觉得尴尬”,他也能心不虚脸不红地说出这样的话,“人到中年,只能务实,因为这个年纪上有老下有小,你不可能停下脚步。要是无法生存,只能立马调转车头赶路。”
还记得那个,凌晨3点钟,伏案小推车睡觉的白发苍苍的卖小吃的奶奶吗?若不是迫于生计,谁愿意在颐养天年的年纪,还抛头露面站立街头,为了碎银几两苦苦挣扎。
成年人不容易,放下面子赚钱,不丢人!每个放下面子的成年人背后,都有千斤重担要担。他们不能停下脚步,因为生活不会为谁放慢节奏。
正如现代作家白落梅所说,“在这个光怪陆离的人间,没有谁可以将日子过得行云流水。”
为什么工作这么不容易,还有人要拼命工作?知乎上有个匿名回答,一语中的,“工作真正的意义,是你安身立命的资本,是让你有钱吃饭养娃、孝顺父母,是让你夜半醒来不害怕。”
这两年鲁迅先生越来越受追捧,连着“鲁迅体”文风也开始大火。细究起来,原因其实很简单,被资本的套路收割多次后,被假公知似是而非的话一次又一次欺骗过后,唯有鲁迅的针砭时弊,批判现实,率真直言,能和年轻人共情。尤其是出了学堂,入了社会,很多人才真正懂了鲁迅先生的话。
以前我们总喜欢把周星驰的电影当喜剧看,工作后才发现,他电影里的每个场景,都是对真实且悲惨的生活的还原。
生活的艰辛,教会每个成年人都有两副面具:一副是背对着镜子的生龙活虎,若无其事,各自体面,咬紧牙关地拼命;一副是正对着镜子的脆弱敏感,心事重重,情绪难控,悄无声息地崩溃。
每个人都有他要走的路,每个人都有他要历的劫。成年人的世界从来就没有容易二字。在你看不到的地方,很多人都在奋力谋生。那些你以为光鲜亮丽的背后,可能也经历过无数次困苦的打击。
努力有用吗,这是当代年轻人最喜欢问的问题。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,也不知道衡量“有用”的标准到底是什么。我只知道,那些不放弃努力的人,都在认真生活。因为身后的家人,值得他们含泪坚持。
泰戈尔说:“你今天受的苦,吃的亏,担的责,忍的痛,到最后都会变成光,照亮你的路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