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广西有一对90后的年轻夫妻,他们常年生活在大山深处,他们所需的一应事务都靠着自给自足,结婚14年来,也生了9个孩子,这其中最大的已经13岁了,而最小的也才刚一岁多。
按常理来说,孩子这么多,肯定是家庭条件不错,但令人惊奇的是,这户人家却并不富裕,更甚至可以说差到极致,常常饥一顿又饥一顿,有人好奇既然家里已经这么困难了,到底为什么要生这么多的孩子呢?于是便有人将这个年轻的家庭的生活状况拍成了视频,并上传到网上,引发了无数网友的争议。这其中到底有何隐情?现如今他们又在过着怎样的生活呢?一圈三连,点个关注~
这对夫妻,丈夫名叫韦国则,1991年出生,妻子名叫蒙秀萍,1990年出生,两人都是90后。通常情况下,我们一说起90后的年轻人,都会觉得是有主见、有思想的群体。
大部分的90后都是独生子女,他们认为生孩子在于质量而不在数量。韦国则和蒙秀萍夫妻两人,却一点也不像大部分的90后。他们自打结婚起,就以一年一个的速度生孩子,这让人觉得很奇怪。
他们俩是老乡,碰巧在打工时认识,两人都来自于广西的河池市。蒙秀萍没上过什么学,基本不会说普通话,因此她只能跟韦国则这个老乡进行言语上的沟通。
韦国则是从11岁开始就辍学出去四处打工,人也老实本分。作为同一个厂的同事,两人一来二去就产生了感情,认识两个月就确定了恋爱关系,决定结婚。2007年,他们在老家结婚了。结婚的时候,韦国则掏了5000块的彩礼钱,就把蒙秀萍娶回了家。
这两个原本在外打工的年轻人,为什么又住进了深山?这主要是因为当年老一辈人留下来的观念,老家的地方适合种地,所以就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。如今经历了好几代人,倘若离开老宅,就好像没了根儿。
虽说现在年轻力壮,可以卖力气挣钱,但是以后老了,出去打工也没人要了,生活就失去了依仗,所以韦国则一家不愿意脱离老家去城里打工。
婚后,韦国则继续去城里打工,一天有200块的收入,蒙秀萍则和母亲住在老家的房子里,种种地,收收玉米。
后来因为母亲生病,韦国则不得不放弃城里每月五六千块的工作,回到老家,和妻子一起照顾母亲,顺便在镇里做了泥瓦工,每天下班之后,他就回到深山的家里,和家人待在一起。
很快,蒙秀萍就怀孕了。十个月之后,18岁的蒙秀萍在自己家里生下了大儿子韦伟,那时的韦国则也只有17岁。
蒙秀萍临盆的时候,家里连个剪刀都没有,最后没办法还是用镰刀割断的。从此以后,蒙秀萍的肚子就没歇着,一直生到老四,都是在自己家里生产。
后来,为了能办出生证明,才去医院接生,总算是有了点安全保障。让旁人感到诧异的是,为什么他们家里的条件这么不好,还要生这么多孩子?
原来,在这个大山里,住着的都是还没有脱离旧时代思想的瑶族人,他们世世代代都保持着一种传统的村居生活。除了韦国则一家,还有其他几户人家的情况也是类似的。基本上都是早早地就辍学结婚。多子多福就是他们一直以来信奉的观念,一家有个五六个孩子是非常正常的。
倘若家里兄弟姐妹少,说不定还会受到别人的欺负。韦国则在小的时候就有过这样的经历。他是家里的独子,小时候因为性格内向,经常会受到别人的欺负。
直到上了小学,韦国则才知道自己是被父母抱养的孩子,家里除了自己,还有五个姐妹,养父母因为没有儿子而抱养了他。这样的经历也可能是他多生孩子的根源所在。
韦国则和蒙秀萍夫妇以及孩子们
孩子多了,就可以兄弟姐妹之间互相帮忙。不过,随着韦国则回家,收入减少,而孩子的花费又越来越多,维持一家子的生活成为了一件越来越困难的事。
对于他们家的情况,政府此前也做过多次劝解,但是收效甚微。
给他们发避孕工具,韦国则说不会用。让韦国则去做结扎,他说这会影响他的工作能力。政府也是很无奈,虽说违反计划生育政策是要罚款,可是人家光脚不怕穿鞋的,反正已经穷得不剩啥了,就算罚了也没钱给。
对此,韦国则表示,他们也想过要解决这个问题,可是实在是没办法。当别人问他为什么还要一直生孩子。韦国则回答说,妻子曾经去医院做过检查,但是身体不好不能做节育手术。而他自己又不会使用安全措施,所以这么多年来一直没有采取避孕手段。妻子怀孕只能将孩子生下来。
这个回答实在是令人无语。蒙秀萍每次生孩子,还没坐完月子,就又怀上了,这样接连生孩子,身体素质自然是差,蒙秀萍90年出生的人,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大了起码十岁。节育手术女方做不了,男方不是也一样可以做吗?孩子又不是蒙秀萍一个人生出来的呀。韦国则这种陈旧的观念实在是害人害己。
他们夫妻两的事传出去之后,曾经有好心人说要帮助他们养孩子,但是韦国则不接受,他表示自己会努力赚钱供养这些孩子读书,让他们接受好的教育。但是以他们目前的收入情况来看,这些话也只有他自己信罢了。甚至当采访的记者问起韦国则孩子的名字,他都记得不太清楚了,孩子太多了,记不过来。
这一家子12口人,常年就挤在一个用木头搭成的只有30平米的屋子里。屋子四面透风,所有的孩子都睡在一个4到5米的大通铺上,家里只有老旧的电视机洗衣机冰柜这三件旧家电。
这里的交通也十分闭塞,一条盘山公路左侧是悬崖,右侧是陡峭的山峰,也没有防护措施,不时还来个大转弯,在这条路上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。
一家人日常吃的食物是自己地里种的南瓜、玉米、豆子、白菜等,唯一要花钱买的就是大米和挂面两样主食。像水果一类的食物,只有到了过年才能吃得上。
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里长大,个个都长得瘦巴巴的,从来也没过过生日,要不是有个户口本,可能连自己出生日期都不知道。
头四个孩子在距家几公里的地方念书,身上穿的衣服都是别人送的,脚上穿的鞋也大多是捡来的。他们上学的时候借宿在亲戚家,周末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做家务和下地干活。
孩子一个星期有十块钱的零花钱,等到放假还能剩下七八块,钱在手里也舍不得花。这么长期下去,孩子们的身体跟不上,学习上也会受到影响。难道他们也要延续父母的命运,十几岁就辍学打工,随后早早地结婚生子吗?
直到2019年,他们家的情况才得到改善。首先,韦国则一家的木头房子被认定为危房,被通知要求拆迁搬离,韦国则决定平掉老房子,在旁边建了新房子。
虽然新建的还是个木头房,但是房顶放了铁板,比之前的好了很多。其实,在离他新盖的房子不远处,就有政府新建的免费的新房,但是韦国则一直没有搬过去。主要是因为政府为村里修了一条公路通道镇上,这个修路的费用是要各户平摊的,别的家里都拿出了钱搬到了新房,韦国则却拿不出来,也就一直迟迟没有搬进新房。
后来,政府见韦国则家里也确实困难,就给他免去了修路的费用,他们一家十几口人这才搬到了新房。
几经考虑之后,韦国则还是决定要走出大山,去找一份工资高点儿的工作,好让家里的生活条件好一些。让人感到欣慰的是,他们所在的整个都安县都被划分成了重点扶贫对象。韦国则一家就是接受了来自国家的帮扶。
自2017年起,一家人统统被纳入了低保,每个月都能领到270元的补贴款。到了2020年,根据人口数量和收入情况,他们家被纳入了低保的最高等级,另外每月又增加了80元的补助,这样算下来,每个月总共有了近4000元的收入,再加上韦国则在外打工赚来的钱,也勉强能够养活一大家子人。
但是,目前夫妻俩最急需解决的,还是生育问题,千万不能再生下去了。孩子们的读书花费肯定不少,再不节制,连学费都掏不起了。
虽说九年义务教育免学费,但是如果孩子们有出息,学得不错,高中大学还是要接着上的。韦国则也说,自己的大女儿现在学习不错,经常能在班上考第一,家里墙上也贴了很多孩子的奖状。
他表示,自己会更加努力的工作,一定要供这些孩子完成学业,哪怕以后钱不够,他就是贷款也要供孩子读书。只有接受教育才能帮助孩子们摆脱祖祖辈辈的命运,走出大山,去到更广阔的世界。否则只能维持着祖辈那样的恶性循环,只会越来越穷。
自从这件事在网上流传以来,引起了广大网友的热议。不少人都表示,韦国则这样的思想有很大问题,生这么多的孩子是对孩子的不负责任。因为以他的经济收入,确实难以支撑起孩子们日后的教育压力。
目前韦国则虽说得到了国家的帮扶,每月能领到4000元的补助,但是这样的收入对于一家12口人来说也是杯水车薪。记者询问他,是否觉得养育这么多孩子压力大,韦国则并没有觉得很在意,还说没觉得养孩子压力大。很明显,他没有考虑到孩子的未来,觉得孩子生下来只要有口吃的能长大就可以。
同时,他对于妻子的生育态度也让大部分人不能接受。连续十年,每年生一个孩子,是会对蒙秀萍的身体造成很大伤害的。在明知妻子身体不好的情况下,仍然坚持不采取措施,让妻子接连生育,很明显,他没有很在乎妻子的身体健康。
这些种种言行,也难怪广大网友对他嗤之以鼻。有不少网友认为,他们一家之所以穷,也是有道理的,因为思想和言语都在透露着落后和封建。都已经21世纪了,竟然还在迷信多子多福。他们在生孩子的时候,可能从来没有考虑过孩子日后的生活会怎样,如果不是现在政府的政策好,他们的孩子也只能跟他们一样,困在山里,一辈子贫穷。
然而也有一些网友,提出了另外的观点。他们认为,人家愿意生这么多的孩子,是他们自己的选择,作为外人没有指责别人生活的权力。
就算是他们作为父母,没有提供给孩子好的条件,难道经济不好的人就没有生育子女的权力了么?那只是大家的生育观和育儿观念不一样罢了。
在现在这个社会,我们应该对各种行为都更加包容,他们自己生的孩子,虽然生活辛苦,但也是凭着自己的能力,把这么多孩子拉扯大的。韦国则甚至拒绝了社会爱心人士的捐助,这说明他也是一个努力生活的人。
再者说,现在我国老龄化严重,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愿意生孩子,他们夫妻俩愿意多生,也算得上是为社会做了点贡献。
若是说到生育对蒙秀萍的身体伤害,那更是她自己的选择,她自己要是不愿意,也没人能强迫她生这么多孩子。也许在我们看来的负担,在他们看来是幸福呢?